小朋友認真禱告
王芷琳 Ivy
在台灣傳福音,每次一提到「罪」,就連小朋友也很抗拒「認罪=被關監獄」。這次宣教士努力與學校協調,在雙語營中每天分享兩個聖經故事,之後有小組的時間,確保每一個小孩都聽得懂,或去釐清心中的疑問。從創世記到耶穌的拯救,分享到第三天小朋友會主動問「耶穌為什麼要釘十字架?」;而且當聽到自己是「罪人」時,小朋友開始能從舊約的故事中理解「罪」就是沒有聽從耶和華的話,並認真禱告悔改!可惜很多長輩不許孩子去教會,我們只能期盼種籽在小朋友心中有發芽的一天!
(播道會恩福堂, 於2019年7月參與為期5星期的台灣宣教實習。)
窩福堂彰化縣埔心鄉短宣 – 分享2
陳冬陽
這是我第一次的短宣旅程,以往對「短宣」其實心存偏見,總覺得是一班基督徒以服待為名一起去旅遊,或把行程安排得密密麻麻,辛勞過後自我感覺良好,或不知為何火熱的心只留在當地,回來後繼續過著不冷不熱的基督徒生命。既然對傳福音有那麼大的抱負,何不花多點時間在自己的城市,傳福音的機會處處是也。而我,決定參加這敞短宣旅程,除了想看看上帝在我身處的文化環境以外是如何彰顯自己,福音的種子如何撒在人的心之外,也想親自經歷「短宣」,看看到底是否如我所想的一樣。果然!它還了自己一個公道。
簡單來說,我跟團契報名參加了台灣中部彰化縣埔心鄉的九天短宣旅程,探訪我們團契所支持的宣教士夫婦。這九天的旅程有三天是工作坊,以幫助預備我們的心和整理這次旅程的體會。有五天的早上主要是在一所初中學校為剛升國中的學生舉辦英語營會(在課程?加入了一些福音元素並且在學生的談話間分享見證)。其餘時間我們探索了埔心的文化和環境,也個別跟宣教士去探訪不同的家庭,主日參加了家庭崇拜,結識當中參與崇拜的台灣人。
起初,預計自己會不多不少有所貢獻,還則疑:「我們不是要去完成很多的傳福音事項嗎?為何還要參加整整三天的訓練?」。我帶著一顆服侍者的心去到埔心,但最後我不知不覺地發覺被服侍的竟然是自己。宣教士為我們安排食宿;帶著我們去視察當地的廟宇和環境;為我們解答許多關於埔心的問題;與我們分享宣教的心路歷程;帶我們去夜市和觀光;為了招待我們這隊伍,大大增加了他們的工作負擔。反看自己時,我所做的只是帶帶活動談談天,付出的確是微不足道,實在慚愧。
看到宣教士夫婦與埔心的居民同住同行,我深受感動。我們的主耶穌不是這樣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嗎?宣教士離開了家鄉和家人、朋友,努力地學習台語和融入不熟悉的文化,承受著不時的孤單感和失望,為的只是完成神所呼召他們的使命。記得他們説過,預計兩歲的兒子會在這裡讀幼稚班,然後升埔心國小,和埔心國中。我聽到時有點驚訝,原來他們已預備把他們的青春和兒子的童年都獻給埔心。又記得他們說過,自己可能獻上了十年廿載後也沒有如願地看見當地的人歸主,在面對沒有「收成」的恐懼下,他們仍然懷著信心忠心服待埔心。宣教士用自己的生命去呈現對上帝的信心和降服,令我敬佩。
這次的短宣令我更立體地理解宣教士的生命和工場的需要,讓我更懂得和更上心的為他們禱告。亦令我反省到傳福音不只是跟人講解福音的內容,更重要如主耶穌一樣與人同住同行,具體地活出愛。原來是否當作旅遊,或會否只是自我感覺良好,抑或能否帶著那火熱的心回來,然後同樣火熱地將福音帶給身邊的人,都在乎我們定睛在誰身上,是自己或是上帝。謝謝天父讓我有這次的學習。
窩福堂彰化縣埔心鄉短宣 – 分享1
黃楚珩 Anita
「放了9天假,去了哪裡玩﹖好玩嗎﹖」不少工作伙伴都在8月短宣之旅後問我這個問題。
坦白說,在報名短宣之前我是抱著放棄一次旅行,獻上幾天的遊玩時間獻上,為宣教事工盡盡綿力的心態。但結果,我的收獲巨大,主藉著我自以為的「付出」反倒給我「收獲」了一個寶貴的體驗,並且大大地開了我的眼界。
2017年仲夏暑期,我們一隊7人到臺灣彰化縣埔心鄉短宣,協助我們數年來所支持的Json和Hiwin夫婦在當地的宣教工作,特別為了支援與當地一間國中合辦,為期5天的暑期升中雙語營。第一次參與短宣,我的目標保守,希望「第一身感受到 神如何利用 衪的工人進行跨文化宣教」、「不要作宣教士負累」、「不要破壞當地事工」和「提升學生英文水平」。
在寧靜的埔心鄉,在炎夏的陽光下,在清早的鐘聲裡,我們禱告求 神帶領我們第一天的課堂。藉著學生課堂的反應,我們不久就得悉某些預定的課程內容未必適合學生,另外亦低估了同學的英文水平。於是我們在每天4小時的課堂後就立即討論和調整。感恩最後我們未必顯著地提升了學生的英語水平,但我們與他們共渡了一段愉快的學習時光,讓很多同學發現了可以輕鬆地學習英語,開心地上學,尤其協助了英語水平較低的同學。對我們大部分隊員而言,教育從來不是一件駕輕就熟的事,言而在 神的帶領下,在學生臨別的不捨之中,我們知道這一星期的專心教學是有價值的。
在教學以外,我們亦緊貼Json和Hiwin的生活,每天跟他們去探訪、查經、門訓等不同聚會。向不同的人分享自己的見證,在不同的家庭中分享我們領受的福音。
這次蒙恩的短宣之旅,在教學和不同聚會中,我們都有所得著 :
– 原來人靈裡的需要往往比肉體的需要得大,更迫切。
– 原來宣教的熱心比宣教的場地或者精心計劃更重要。
– 原來隊工配搭和基督徒群體的見證是多麼有力。
– 原來切身處地,走入人群,是與人建立關係的好方法。
– 原來恆切真心地付出,愛身邊的鄰舍,別人是會感受到的。
– 原來忍耐堅毅地為主工作確是知易行難。
– 神永遠是 祂自己工作的主。
以往放假去旅行,自己某程度上有種逃避的感覺,短暫逃避香港的現實生活。今次宣教之旅,我卻覺得有種改變的感覺,不但在宣教的幾天擔當的角色完全改變,在宣教旅程後仍然被衝擊和改變,直到今天。
所以我總是回答問我的人 :「這是我去過最好最難忘的旅程﹗」
誰是主?
盧仲雯
還記得出發到台灣前,得悉台灣正受到颱風的吹襲,我和團友們都禱告短宣行程不受天氣的影響。我的一位基督徒同事說:「主會保守。」聽到這話,我的心平靜了下來。「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結果,從香港出發的團友雖然行程上有點延誤,但正好可以完成工作,安心投入台灣的服侍。這旅程是主所成就的。
到達台灣後,我們除了籌備雙語營的事務,還有機會參與各種地區性的宣教工作。有一次在行區祈禱中,看見其中一間廟宇相當雄偉,富麗堂皇,那裡的雕塑製作得十分精細,令人印象深刻。我想,它的堂皇雄偉、精雕細琢,都是為偶像而作,偶像又怎能讓人的生命更新呢?!再仔細看看,廟宇門前有一塊很大的電子燈牌,不比廟宇名牌小呢,上面不停提示祈福人士可以把善款存入某一銀行戶口,而金額可以向政府申報以作稅務扣減……我心中悵然,這些「善款」會往何處去呢?「善」在哪裡呢?人們先付出金錢,然後被動地等待所謂的幸運,這樣又怎能帶來喜樂平安的生活呢?
當我們預備離去時,發現廟宇的簷上有不同的小型雕塑,想必都是人們所敬拜的偶像,但萬萬想不到其中之一竟然是恐龍。除了錯愕,我還有一點失落。錯愕的是人們竟敬拜史前生物,失落的是未得之民竟如此多,多得可以支撐起這龐大廟宇的營運。想像人們一同拜恐龍,也許部分人從沒仔細留意到底拜的是什麼,拜著這些東西去尋找生命支柱,可笑還是可悲?
我突然又憶起自己決志的那天,多麼強烈地感到主對我的愛和原諒。主和我的關係的開端,並不是我為祂建立什麼殿或者為祂貢獻什麼錢財,「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五8)。祂一直看著我們在犯罪,心中傷痛著,但卻不離不棄,還叫我們得生命,這份愛是多麼的真實。
在台灣雙語營結束前一日,我們還在擔心天氣影響活動的可能性及應變方法。第二天,主叫陽光普照,讓學生們溫暖地完成最後一天的活動。我想,自己做的事多麼的微不足道,只是在數天裡向不同的孩子分享一點點自己不拜偶像和信神的感受;而主則在旁一直為我和整個團隊預備,有風和日麗的天氣、足夠的休息和團隊的美好協作,更重要的是預備那些孩子的心。我相信,主真實地愛祂每一位兒女,這一個星期的點滴必在他們心中留下印記,好讓他們在成長中信靠真實而愛我們的神。
(筆者乃中華基督教會柴灣堂會友,於2015年8月參與使團的服侍亞洲短宣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