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福堂探訪隊

港福堂探訪隊

出發前的準備
這次一行六人探訪泰國一個工場,學習穆斯林文化,出發前,隊牧特別為我們舉辦了2次穆斯林文化學習,與及解說當地的工場的情況來預備我們的心。

出發前的一星期,接到當地宣教士的通知,泰國政府宣佈2017年10月為泰國的「哀悼月」,建議人民在穿著全黑色或素服,以悼念已故的國王將在10月26日火化。宣教士提醒我們,為了尊重當地文化與體驗「本色化」的精神,建議我們出發前多預備一點黑或素色衣服。原來很多姊妹很少穿這種衣服,這令大家在出發前最難解決的事情!

在團中的學習
在旅程中,天氣雖然飄忽,但感恩的是,下雨的時侯總是在室內,唯一濕了的是一雙鞋,因為那天活動其間,把鞋子放在室外,連下雨也不知道。

宣教士透過各樣活動,讓我們更認識泰國和當地穆斯林的群體。在團中,一位姊妹對穆斯林文化特別感興趣,可能是一方面被新聞報導關於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負面新聞影響,加上家中有印尼女傭的關係(印尼現時是全世界最多穆斯林信徒的國家),所以向隊牧查詢很多關於穆斯林的文化和歷史。

我們看到姊妹從第一天到第四天不斷學習與發問,那種態度讓我敬佩之餘,也看到姊妹由起初的恐懼,到後來我們去探訪當地學校的小朋友後,她在行程總結時,和大家分享這次的文化體驗讓她對穆斯林群體的觀感改變了,其他他們也是神所創造的普通人。

活動程序中有機會聽一位前穆斯林的姊妹分享她的見證,信主後與家人分離,即使多年後再次相聚,但一談及信仰,始終不能切入。感恩主讓她堅持事奉神,讓我們看見神的大能和大愛,能夠跨過各樣的困難與挑戰。

可持續的參與
感謝上帝讓各人都投入這次旅程,雖然只是短短五天,相信每一位短宣隊員都各有得著, 願榮耀頌讚歸與神!

回港不久,在Whatsapp 中收到姊妹「2018年請假攻略」,提醒各人下年再次出隊可選擇的日期,讓這熱忱不減。

一步又一步…

一步又一步…

Grace

「神啊,如果將來你要我作跨文化服侍,我很樂意呢!」這是十年前首次參與訪宣的一個感動,首次經歷神國度的真實及福音改變生命的大能,之後有機會繼續參與訪宣及差傳聚會。多年來在不同的宣教聚會中,神讓我看見一幅震撼的圖畫,就是萬國萬民一同敬拜祂,如同將來天上的大敬拜。於是,2012年清楚神的呼召便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只是一直仍不知道哪裡是神要差我去的。

直至今年一月的訪宣,神透過一個夢勾起我心中仍未兌現的計劃,便求神原諒我的自私,並說:「如果有地方沒有人願意去,有群體需要人去愛,我都願意去、願意愛,只求袮給我力量。」就在第二天,一位宣教士分享那國家有一群被忽略的穆斯林,因社會上根深蒂固的歧視,很少人願意到那兒,當時心想:「若他們不去,那我呢?」從那天開始我的心時刻想著這個地方,回港後便積極為這群體祈禱,並上網了解當地情況。心中很渴望去那兒探訪,不過暑假需要在教會實習,心想最快都只有畢業後才成行,但是「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學院竟批准我到那地方作暑期實習兩個月,從此經歷神奇妙的開路!

這兩個月我便帶著期待的心去看神要我看見的。我認識了很多在不同宣教士,從他們的生命中看見神充滿創意的一面,祂會使用各人不同的性格背景,透過各種形式,不論是運動、藝術、教育、農業、營商等等,帶領他們進入群體中。因言語的限制,要了解他們的文化亦不容易,更何況探討信仰呢? 但神卻在一次畫展中,讓我發現藝術能幫助我認識當地信仰及文化,更深深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無奈及恐懼,使我更清楚服侍這群體的感動。神亦透過這旅程奇妙地改變自己,由幾年前對他們的抗拒,至今次訪宣中對他們的欣賞及由心而發的愛,若非神賜給我的愛,我相信我不能愛他們。從覺得宣教士是個「偉大的給予者」,到親眼看見宣教士的生命,及體會當地人對我既單純又真誠的付出。

透過這兩個月的體驗,工場除了給我一個「家」的感覺,而且更清楚神感動我要服侍這群體。以下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我願意安靜等候神進一步的帶領,因我深信這是恩典之路…

(筆者乃播道神學院學生,於2015年1月到泰國參與服侍亞洲短宣體驗)

靈糧堂六位年輕人

靈糧堂六位年輕人 – 隨著差會總幹事踏上短宣之旅,有甚麼意外收獲呢?

2013年

莫亢卑

這次泰宣讓我感受良多,領受甚深,刺激我進一步去尋求自己的事奉方向。我學到勇敢嘗試,向來運動方面很差,但今次卻要教小朋友打球。我為此焦慮恐慌,但跟自己說,試試吧,不論是什麼樣的事奉,都要忠心。我學到了信心的禱告:就在行區禱告時,坐著火車一邊聽著詩歌,一邊為車窗外的群體禱告。這奇妙的配搭,讓我很深地感受到要學習禱告的信心!我們可以用禱告改變世界。我也學到了順服和耐性等候。主讓我看到的一幅圖畫:我躺著,而我的心是一坑泥土。主會用這泥土種樹。祂要在我的心田上除雜草,要用鏟子挖。會痛,但耐性等候,終能結果。我的不足之處真的好多,願靠主繼續學習!

郭建龍

能夠去泰國短宣是神的恩典,也讓我大大經歷到神的同在。我們有機會到農村幫助當地同工興建教會,在搬木頭的時候,受了傷。最初以為手指被樹枝插到了,首先是手臂痺痛,其後輕微休克,後來才發現是被有毒的蟻咬了。在整個過程中,神讓我經歷祂的保護,而且預備謙卑和有愛心的同工照顧我,甚至為我洗手、抹腳,很多同工默默為我祈禱。聖經中說到「懇切尋求的,就必尋見。」非常感謝神,神的應許從來沒有落空!神讓我在這一切事中經歷祂的愛和保護,更讓我明白到祂是全能,是我們唯一的依靠!神亦讓我在行區祈禱中再一次經歷到祂,有位來自中國的同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很多中、泰宣教的神蹪奇事,令我非常震撼和感動。他在帶領祈禱的時候,我深深受感受到聖靈的同在和保護!整個行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宣教士夫婦的謙卑、愛心和順服,而且對穆斯林無比的付出。同時,讓我明白到這一切都是來自神的愛!更讓我不斷思想和求問神:「我能夠為作什麼?」

梁嘉晴

這次短宣讓我對宣教工作認識多了,經過宣教士的講解,我對泰國及當地的穆斯林事工有進一步了解。在整個行程中,宣教士的為人最使我感動。整個行程,兩夫婦都親自接待我們,對我們無微不至。有很多微小的舉動,令我印象深刻,讓我看見要學習的地方。最記得有一天要去較偏遠的地方幫忙興建教會,有一位弟兄因天氣酷熱及被蟻咬傷而幾乎暈倒。宣教士立刻為他抹身散熱,屈膝為他抹腳,令我想起耶穌為門徒抹腳的情景。另外,由於弟兄們的鞋子都在田間不見了,要在火燙的地上赤腳而行,尤如熱鍋上的螞蟻。宣教士毫不猶豫地將自己腳上的拖鞋脫下來給他們穿。類似種種的行動都是出於神的愛,神的僕人放下身段,謙卑服侍身邊每一個人。他的委身、全然奉上為神都使我很感動。神開了我的心,思想究竟能為神做些甚麼?

我的第一次短宣 林艶秋

我的第一次短宣 林艶秋

今秋與教會十五位信徒及傳道人花了一個星期時間到泰國曼谷穆斯林地區作短宣體驗,是我人生的第一個短宣。出發前,有着很多的期待,亦有不少憂慮。

這個短宣,我們探訪了穆斯林的社區,教當地的小朋友做小手工,教他們唱歌,教他們跳舞。雖然言語不通,但他們也會跟着做。由起初害羞,慢慢地主動跟你“Hi-Five”,到最後一天,更跟你說一聲“I Love you!” 。現在想起也是一樂。言語不通是一個憂慮,從沒有教導過小朋友的我,更是無奈。漸漸地,見到他們的單純,反見自已的複雜,真的要好好學習他們的單純呢!還有的是宣教士們的愛,將自已完全的獻給神,做神的工。這可不容易。雖然有很多的不明白,有很多的為甚麼,但內心的平安,喜樂,是沒有人可以拿走的。這也值得我去好好反思。

回想起來,一班有共同目標的同伴在一起做事,工作,就好像一個大家庭似的,總是互相合作,不分彼此。深深體會神要我們有一顆合一的心,一個充滿愛,喜樂,平安的地方,無分你我。 原本各不認識的弟兄姊妹,到了當地的第一日,就像認識了很久。奇妙的是,我明白了,常常求神加力給我們的意思了。在這幾天,我們很多的時候都夜睡早起,實在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但每天起床的感覺,就是充滿了力量。十分神奇。

另外,各宣教士所作的一切是我最感動的!他們全然的付出,先不用說放下自己的專業,家人及朋友,還有更重要的是他們孩子的教育及將來;為的是一群還沒有認識主的朋友們,一群沒有我們那麼幸運的朋友。我們能夠自由去認識神,有著祂的愛,確實幸褔。

(筆者乃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會友,於2013年9月到泰國曼谷參與服侍亞洲短宣體驗)

小朋友認真禱告

小朋友認真禱告

王芷琳 Ivy

在台灣傳福音,每次一提到「罪」,就連小朋友也很抗拒「認罪=被關監獄」。這次宣教士努力與學校協調,在雙語營中每天分享兩個聖經故事,之後有小組的時間,確保每一個小孩都聽得懂,或去釐清心中的疑問。從創世記到耶穌的拯救,分享到第三天小朋友會主動問「耶穌為什麼要釘十字架?」;而且當聽到自己是「罪人」時,小朋友開始能從舊約的故事中理解「罪」就是沒有聽從耶和華的話,並認真禱告悔改!可惜很多長輩不許孩子去教會,我們只能期盼種籽在小朋友心中有發芽的一天!

(播道會恩福堂, 於2019年7月參與為期5星期的台灣宣教實習。)

窩福堂彰化縣埔心鄉短宣 2

窩福堂彰化縣埔心鄉短宣 – 分享2

陳冬陽

這是我第一次的短宣旅程,以往對「短宣」其實心存偏見,總覺得是一班基督徒以服待為名一起去旅遊,或把行程安排得密密麻麻,辛勞過後自我感覺良好,或不知為何火熱的心只留在當地,回來後繼續過著不冷不熱的基督徒生命。既然對傳福音有那麼大的抱負,何不花多點時間在自己的城市,傳福音的機會處處是也。而我,決定參加這敞短宣旅程,除了想看看上帝在我身處的文化環境以外是如何彰顯自己,福音的種子如何撒在人的心之外,也想親自經歷「短宣」,看看到底是否如我所想的一樣。果然!它還了自己一個公道。

簡單來說,我跟團契報名參加了台灣中部彰化縣埔心鄉的九天短宣旅程,探訪我們團契所支持的宣教士夫婦。這九天的旅程有三天是工作坊,以幫助預備我們的心和整理這次旅程的體會。有五天的早上主要是在一所初中學校為剛升國中的學生舉辦英語營會(在課程?加入了一些福音元素並且在學生的談話間分享見證)。其餘時間我們探索了埔心的文化和環境,也個別跟宣教士去探訪不同的家庭,主日參加了家庭崇拜,結識當中參與崇拜的台灣人。

起初,預計自己會不多不少有所貢獻,還則疑:「我們不是要去完成很多的傳福音事項嗎?為何還要參加整整三天的訓練?」。我帶著一顆服侍者的心去到埔心,但最後我不知不覺地發覺被服侍的竟然是自己。宣教士為我們安排食宿;帶著我們去視察當地的廟宇和環境;為我們解答許多關於埔心的問題;與我們分享宣教的心路歷程;帶我們去夜市和觀光;為了招待我們這隊伍,大大增加了他們的工作負擔。反看自己時,我所做的只是帶帶活動談談天,付出的確是微不足道,實在慚愧。

看到宣教士夫婦與埔心的居民同住同行,我深受感動。我們的主耶穌不是這樣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嗎?宣教士離開了家鄉和家人、朋友,努力地學習台語和融入不熟悉的文化,承受著不時的孤單感和失望,為的只是完成神所呼召他們的使命。記得他們説過,預計兩歲的兒子會在這裡讀幼稚班,然後升埔心國小,和埔心國中。我聽到時有點驚訝,原來他們已預備把他們的青春和兒子的童年都獻給埔心。又記得他們說過,自己可能獻上了十年廿載後也沒有如願地看見當地的人歸主,在面對沒有「收成」的恐懼下,他們仍然懷著信心忠心服待埔心。宣教士用自己的生命去呈現對上帝的信心和降服,令我敬佩。

這次的短宣令我更立體地理解宣教士的生命和工場的需要,讓我更懂得和更上心的為他們禱告。亦令我反省到傳福音不只是跟人講解福音的內容,更重要如主耶穌一樣與人同住同行,具體地活出愛。原來是否當作旅遊,或會否只是自我感覺良好,抑或能否帶著那火熱的心回來,然後同樣火熱地將福音帶給身邊的人,都在乎我們定睛在誰身上,是自己或是上帝。謝謝天父讓我有這次的學習。

依靈的泰國體驗

依靈的泰國體驗

初到貴境
工場位於曼谷中心東北部,遠離市中心急速的節奏,這裡周圍主要是住宅區,附近有幾間大學學府,居民生活很隨意。許多人經營小店和生意,例如在路邊的各式各樣的攤檔小食店和水果店等等。他們都很友善,只是光顧了幾次,店員便會認得你的樣貌,和你打招呼,相對在曼谷市中心的繁華喧鬧,反而令人感覺更踏實。

初到工場生活,旅館比想像中舒適得多,飲食方面,主要在攤檔小食店吃湯粉麵。面對飄忽不定的氣候,並學習泰國人生活習慣及風俗文化,該做甚麼和不該做甚麼,都要好好記著,正所謂入鄉隨俗。感恩有新加坡實習生R在,她在這裡已服侍了九個月,她的泰文非常流利,常常和我們分享泰國的生活趣事,讓我們對曼谷有更多了解和安全感。

由於我在第一個星期蚊叮的情況頗厲害,登革熱在泰國非常流行,也沒有預防疫苗,為了預防登革熱,買了各樣的防蚊露和電蚊器,再加上這兩天天氣涼了很多,蚊叮的情況有所改善了!感謝主!

跨過語言的隔膜
為了與當地人有更好的溝通,我們在第一個星期已開始學習泰語初階, 雖然在前往曼谷前,自學了一點簡單的生詞和句子,但正式跟老師學習使用句子與人溝通時,令難度倍增。除了不斷背讀生詞外,還要在課堂上不斷和老師練習日常對話。感恩的是,老師很有耐心的一直重複單字,訓練我們聆聽五種不同的聲調和辨別口音差異,教授方法既生動又實用,實在用心良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日常生活和探訪時,能使用更多的泰文與朋友交流,更深入體會跨文化事工。除了學習泰文外,還會學習文化差異、門徒訓練和工場安全資訊等等。

事奉方面,主要到不同的M村透過玩遊戲、教導生活常識(例如如日常理財)、巧固球訓練等活動,與當地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建立關係。剛過去的星期日,天氣忽然轉冷,當天和小朋友在球場玩得很開心,後來還一起抱著取暖,涼快的天氣使我們忽然親密起來,很難相信這只是第三次見面,感謝主!

把握身邊的每一個機會
我們服侍的團隊中都來自五湖四海,五位來自泰國、三位星加坡、三位來自中國及三位來自香港,大家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優點。除了定期的外展服侍外,大家還會把握不同的機會,與M民接觸交流。其中一位中國籍義工也是一位留學生,她邀請了兩位M姊妹在她家中聚會,也邀請我們一起參與。當晚我們一起製作餃子,透過大家一起互動,促進彼此的關係,也可以交流傳統餐飲文化,增進了相互認識和友誼。飯後,我們邀請他們一起分享生活中的苦與樂,大家彼此記念和守望,一起禱告,我們還相約了以後每個月定期聚會見面!

學習文化的差異當中更見恩典
前幾天在旅館溫習時,忽然被一條小蜈蚣咬傷了,本來以為沒有大礙,因這裡的人認為被小蜈蚣咬傷是很普遍的,不會致命。但我不久感到傷口越來越痛,後來為了安心起見,還去了醫院看急症。醫生替我注射了麻醉藥止痛,並說小蜈蚣的毒素不會致命。最感恩的是,本來我來之前,為了省錢和認為身處城市的緣故,打算不將醫生建議的防疫注射全部完成。後來有姊妹說不要輕視每一個建議,於是完成所有防疫注射。剛巧醫生診治時,問我注射了破傷風針疫苗沒有,並說如沒有的話,便需要重新注射,感謝主,總是有天使不斷在身邊提醒我。

代禱事項
– 感謝主的醫治,被蜈蚣咬的傷口已經完全康復,求主給予健康繼續前面的侍奉。
– 求主給我在學習語言的知慧、勤奮和耐心,使我能與朋友有更好的溝通,更多機會能夠分享我們的信仰。
– 為在港家人禱告,求主保守他們的心靈和健康。

窩福堂彰化縣埔心鄉短宣 1

窩福堂彰化縣埔心鄉短宣 – 分享1

黃楚珩 Anita

「放了9天假,去了哪裡玩﹖好玩嗎﹖」不少工作伙伴都在8月短宣之旅後問我這個問題。

坦白說,在報名短宣之前我是抱著放棄一次旅行,獻上幾天的遊玩時間獻上,為宣教事工盡盡綿力的心態。但結果,我的收獲巨大,主藉著我自以為的「付出」反倒給我「收獲」了一個寶貴的體驗,並且大大地開了我的眼界。

2017年仲夏暑期,我們一隊7人到臺灣彰化縣埔心鄉短宣,協助我們數年來所支持的Json和Hiwin夫婦在當地的宣教工作,特別為了支援與當地一間國中合辦,為期5天的暑期升中雙語營。第一次參與短宣,我的目標保守,希望「第一身感受到 神如何利用 衪的工人進行跨文化宣教」、「不要作宣教士負累」、「不要破壞當地事工」和「提升學生英文水平」。

在寧靜的埔心鄉,在炎夏的陽光下,在清早的鐘聲裡,我們禱告求 神帶領我們第一天的課堂。藉著學生課堂的反應,我們不久就得悉某些預定的課程內容未必適合學生,另外亦低估了同學的英文水平。於是我們在每天4小時的課堂後就立即討論和調整。感恩最後我們未必顯著地提升了學生的英語水平,但我們與他們共渡了一段愉快的學習時光,讓很多同學發現了可以輕鬆地學習英語,開心地上學,尤其協助了英語水平較低的同學。對我們大部分隊員而言,教育從來不是一件駕輕就熟的事,言而在 神的帶領下,在學生臨別的不捨之中,我們知道這一星期的專心教學是有價值的。

在教學以外,我們亦緊貼Json和Hiwin的生活,每天跟他們去探訪、查經、門訓等不同聚會。向不同的人分享自己的見證,在不同的家庭中分享我們領受的福音。

這次蒙恩的短宣之旅,在教學和不同聚會中,我們都有所得著 :
– 原來人靈裡的需要往往比肉體的需要得大,更迫切。
– 原來宣教的熱心比宣教的場地或者精心計劃更重要。
– 原來隊工配搭和基督徒群體的見證是多麼有力。
– 原來切身處地,走入人群,是與人建立關係的好方法。
– 原來恆切真心地付出,愛身邊的鄰舍,別人是會感受到的。
– 原來忍耐堅毅地為主工作確是知易行難。
– 神永遠是 祂自己工作的主。

以往放假去旅行,自己某程度上有種逃避的感覺,短暫逃避香港的現實生活。今次宣教之旅,我卻覺得有種改變的感覺,不但在宣教的幾天擔當的角色完全改變,在宣教旅程後仍然被衝擊和改變,直到今天。

所以我總是回答問我的人 :「這是我去過最好最難忘的旅程﹗」

誰是主?

誰是主?

盧仲雯

還記得出發到台灣前,得悉台灣正受到颱風的吹襲,我和團友們都禱告短宣行程不受天氣的影響。我的一位基督徒同事說:「主會保守。」聽到這話,我的心平靜了下來。「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結果,從香港出發的團友雖然行程上有點延誤,但正好可以完成工作,安心投入台灣的服侍。這旅程是主所成就的。

到達台灣後,我們除了籌備雙語營的事務,還有機會參與各種地區性的宣教工作。有一次在行區祈禱中,看見其中一間廟宇相當雄偉,富麗堂皇,那裡的雕塑製作得十分精細,令人印象深刻。我想,它的堂皇雄偉、精雕細琢,都是為偶像而作,偶像又怎能讓人的生命更新呢?!再仔細看看,廟宇門前有一塊很大的電子燈牌,不比廟宇名牌小呢,上面不停提示祈福人士可以把善款存入某一銀行戶口,而金額可以向政府申報以作稅務扣減……我心中悵然,這些「善款」會往何處去呢?「善」在哪裡呢?人們先付出金錢,然後被動地等待所謂的幸運,這樣又怎能帶來喜樂平安的生活呢?

當我們預備離去時,發現廟宇的簷上有不同的小型雕塑,想必都是人們所敬拜的偶像,但萬萬想不到其中之一竟然是恐龍。除了錯愕,我還有一點失落。錯愕的是人們竟敬拜史前生物,失落的是未得之民竟如此多,多得可以支撐起這龐大廟宇的營運。想像人們一同拜恐龍,也許部分人從沒仔細留意到底拜的是什麼,拜著這些東西去尋找生命支柱,可笑還是可悲?

我突然又憶起自己決志的那天,多麼強烈地感到主對我的愛和原諒。主和我的關係的開端,並不是我為祂建立什麼殿或者為祂貢獻什麼錢財,「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五8)。祂一直看著我們在犯罪,心中傷痛著,但卻不離不棄,還叫我們得生命,這份愛是多麼的真實。

在台灣雙語營結束前一日,我們還在擔心天氣影響活動的可能性及應變方法。第二天,主叫陽光普照,讓學生們溫暖地完成最後一天的活動。我想,自己做的事多麼的微不足道,只是在數天裡向不同的孩子分享一點點自己不拜偶像和信神的感受;而主則在旁一直為我和整個團隊預備,有風和日麗的天氣、足夠的休息和團隊的美好協作,更重要的是預備那些孩子的心。我相信,主真實地愛祂每一位兒女,這一個星期的點滴必在他們心中留下印記,好讓他們在成長中信靠真實而愛我們的神。

(筆者乃中華基督教會柴灣堂會友,於2015年8月參與使團的服侍亞洲短宣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