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前,我看了《無家者》這本書,當時我就想:這是台北市萬華區邊緣男性的故事,那萬華女性的故事,又會是怎樣呢?當我在台北的教會介紹珍珠家園時,很多人對萬華和茶室文化都不熟悉。「台北還有這樣的地方嗎?」他們不知道距離西門町、總統府、台北車站不遠的地方,還有一群上了年紀的女人,在充滿煙味的包廂,跟男人暢飲到天亮,在狹隘、幽暗、潮濕的木板隔間接客。
動機
好幾年前,我看了《無家者》這本書,當時我就想:這是台北市萬華區邊緣男性的故事,那萬華女性的故事,又會是怎樣呢?當我在台北的教會介紹珍珠家園時,很多人對萬華和茶室文化都不熟悉。「台北還有這樣的地方嗎?」他們不知道距離西門町、總統府、台北車站不遠的地方,還有一群上了年紀的女人,在充滿煙味的包廂,跟男人暢飲到天亮,在狹隘、幽暗、潮濕的木板隔間接客。當我告訴對方萬華的茶室工作者、性工作者大都是中年婦人,甚至有六、七十歲的阿嬤,大家更是難以置信。
婦女們的年紀越來越大,為了留下紀錄,讓更多人聽到她們的聲音,2017年,我開始聯繫《無家者》的作者李玟萱來訪問婦女。
兩年後,玟萱終於可以著手進行這個計畫。兩年前還很猶豫的同工也覺得婦女的屬靈生活比較穩定,可以試試看。那年夏天,我們正好也從二樓公寓搬到西昌街一樓的店面,不再像以前那樣低調行事。
訪談寫作
2020年,經過深思熟慮,我挑選了十二位婦女。其中六位大姊的故事跟萬華的茶室有關,另外六位是從事性工作的女性,但如今都已退休或轉業。我請同工黎師母很慎重的跟每一個人解釋我們這本書的用意,並請她們簽下訪談同意書。訪談過程中,我都陪在婦女旁邊。
玟萱的訪談技巧就是跟婦女聊天。相較於《無家者》的男性受訪者「好漢喜提當年勇」,婦女成長於重男輕女的年代和家庭,不太會談自己的故事。她們覺得自己的故事「見笑」,難以啟齒,如何讓她們說出「不能說的秘密」?
玟萱從婦女的談話中了解她們的喜好或關心的事。例如,訪問小玉當天她心情鬱悶,跟同居人吵了架,小玉怕同居人把她的貓趕出家門。玟萱就跟她聊起貓來。這樣一談要兩、三個小時,玟萱再回去聽錄音,打逐字稿。婦女的敘述不一定很清楚,她們不一定記得甚麼時候發生甚麼事,玟萱需要很多的心思去整理時間軸,中間我也根據多年來的筆記幫忙玟萱確認。
她前前後後花了兩年多,過程中我們又改了三、四次,每次都要跟婦女確認內容。為了保護受訪者,我們用化名並改了一些細節。我們的書也希望接觸到教會以外的讀者,因此玟萱和編輯建議淡化基督教內容,只呈現這些婦女的生命史。珍珠家園創辦人林迪真宣教士心裡卻很糾結。她希望玟萱不要抹去婦女在這信仰裡得到的安慰與自我價值的肯定。
阿真流淚哽咽地說:「她們說出來的話,絕對跟別人不一樣,那是她們發自內心、跟上帝很真實的關係。」結果,無論玟萱怎麼調整重心,都不可能避開上帝。她領悟到:「因為她們(婦女)生命的新枝,就是跟這群宣教士、本地工作人員,與上帝,緊緊相連。」這兩年等待玟萱的過程中,我其實沒有想過「萬一她實在寫不出來怎麼辦?」我相信上帝的帶領,祂要成就的事,誰都阻擋不了。畢竟,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
出版前夕
出版前,我們為書中七位主角準備了兩天一夜的退修會,鞏固她們與神、與彼此、與自己的關係。黎師母和同工準備了幾個活動。其中一個是讓大姊們回想書中記載的苦難。她使用了台語版的詩篇五十六篇8節:「我的悲傷,你有記錄;求你將我的目屎收佇你的皮袋。諸個豈無攏記佇你的書?」
師母說:「上帝告訴我們每一個受苦的姊妹,我們的痛苦、委屈、被背叛、四處流浪的生活,祂不但將我們的眼淚裝起來,還將這些心酸記錄在上帝的書裡。今天,珍珠家園出了這本書,也是要記錄我們曾經遭遇的苦難和心酸。」她請婦女回想,書中哪一個故事是隱藏在心裡的傷口,並帶領婦女用一些符號把這些事畫出來。之後,我們透過一個點蠟燭的儀式,把痛苦、失敗、羞恥放下交給神,並彼此回應:「你的悲傷,上帝都有記錄,我在這裡陪妳。」
面世,分享更美的故事
書出版了,姊妹們的反應不盡相同。麗筠無感,覺得這只記錄了她精彩人生的十分之一,沒甚麼大不了的。小玉問:「真的有人會看嗎?」後來,我們還帶婦女到西門誠品找書,拍照留念。
阿娟說:「翻到哪裡,看到哪裡,哭到哪裡。」即使如此,她還是想跟弟弟妹妹分享這本書,想讓他們知道她這幾十年的生活很辛苦。「過去的人生不是很好,現在很好,我們的故事要分享出去。」
她也感謝珍珠家園出這本書讓認識多年的姊妹終於了解彼此的心事。「以前看自己的故事會哭。看了別人的故事發現她們比我慘,現在看我的故事不會哭了。現在是為別人心痛,為別人哭。」
阿娟隱約認為某位故事主角是一向與自己不對盤的人,憋不住真性情地說,「吼,那個白癡,我不知道她這麼慘,我以後不會再罵她了啦!」她的結論是,「大家以前過得那麼辛苦,難怪上帝這麼愛我們。」
感謝主,我在結束宣教生涯的前一年有機會嘗試新的服事,不是在第一線,而是用文字推動我們的事工。這兩個月我忙著上電台節目、錄製podcast,對我來說這些都是新的嘗試,讓我過一下斜槓人生。
面對出書計畫,我一開始戰戰兢兢,現在書出版了,我的感覺就像生了一個小孩。父母不知道小孩生出來以後會去哪裡,接觸甚麼人,如何影響這個世界。或許有一天有一個絕望的人因為看了大姊們的故事,知道這個世界還有一位上帝。面對未知,我只能交託在祂手中。
相信祂會使用這本書讓更多人看到在紅燈區工作的人,並回應他們身心靈的需要。藉著這本書,珍珠家園有機會動員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教會,我們期待攜手教會進入台灣各城、鎮、鄉的紅燈區傳福音,分享耶穌基督的愛。
出自萬族萬民 109期 (2023.8)
作者:
趙歆怡
2009年加入使團
台灣邊緣群體佈道事工